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智能问答繁体登录注册

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武汉市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2024-09-19 17:15 武汉市民政局

各区民政局、各功能区社会事务局(城乡工作处、社会事业局):

经局长办公会研究,现将《武汉市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武汉市民政局

2023年6月2日

武汉市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 助力先行区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根据省民政厅印发的《湖北省社会组织建功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鄂民政发〔2023〕13号)要求,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市社会组织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运行发展更加规范,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在助力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共同缔造、共同富裕等五个方面立新功、创新绩,推动武汉在全省社会组织建功先行区三年行动中当先锋、打头阵,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一)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

1.提升科技创新类社会组织比重。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学科成立学术型社会团体或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创新类社会组织。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科技创新类社会组织占比5%以上。

2.提升产业发展类、工商服务类社会组织比重。按照“一产业一协会”,围绕增强我市先进制造业支撑力、新兴产业牵引力、数字经济驱动力、产业平台承载力,大力培育产业发展类、工商服务类社会组织。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产业发展类、工商服务类社会组织占比15%以上。

3.提升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比重。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突出便民利民服务属性和地方特色,大力培育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到2025年底,全市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占比15%以上。

(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4.动员社会组织助力科技创新。围绕武汉都市圈建设、“三高地两基地”等重点任务,培育发展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协助的社会智库。鼓励科技创新类社会组织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在智慧城市、生物技术、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光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5G通信等领域参与团体标准、新技术标准研制,创制一批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5.动员社会组织助力产业发展。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诉求,帮助会员企业纾难解困,为会员企业提供行业调研、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和评比评奖,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市区异地商会与原籍地相关组织建立双向嵌入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6.动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优化社会组织资源供给,引导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就业、教育、养老、托幼、消费等多样性帮扶,促进社会组织资源供给与帮扶地区需求精准有效对接。动员市、区两级社会组织结对帮扶,到2025年底,市区两级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的社会组织力争达100家以上。

7.动员社会组织助力共同缔造。聚焦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社区事务类,文体活动类等领域,充分运用“五社联动”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专项资金、公益创投等措施,加大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支持街道(乡镇)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备案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培育孵化、资金代管、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和指导支持。到2024年底,力争实现全市街道(乡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到2025年底,全市社区社会组织突破3.8万家。构建市、区、街(乡镇)、社区四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推动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园发挥实效,推进街道依托社工站建立街道级孵化基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孵化站。在孵化基地推进社会组织及其党组织“双孵化”工作,并将其打造成大学生毕业留汉就业创业基地。推动社会组织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助力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到2025年底,全市社会组织吸纳就业人员6万人以上。

8.动员社会组织助力共同富裕。支持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依法登记,及时对新认定的慈善组织赋予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并会同财政、税务部门落实慈善组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加快发展社区公益慈善基金,实现100%的街道(乡镇)、30%以上的社区(村)建立社区公益慈善基金,激活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广泛开展慈善活动,打造慈善品牌项目,举办“社区公益节”,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的浓厚氛围。

(三)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9.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深化社会组织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社会组织登记“一网通办”,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与登记服务质量。开展“走进百家社会组织”活动,加强指导服务,主动为社会组织排忧解难。全面推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建立并动态更新管理台账。

1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培训,探索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化道路。优化专职从业人员队伍结构,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引进和培养领军人才。规范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薪酬管理,完善工资福利政策,提高职业声望和社会认同。分级开展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专业人员能力提升。

11.推进能力建设。强化等级评估引领,市区两级全面开展等级评估,到2025年底,市级3A以上社会组织占比达25%以上,全市3A以上社会组织占比达5%以上。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会、路演等活动,支持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

二、实施步骤

(一)部署阶段(2023年6月—2023年7月)。市民政局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各区结合自身实际,对标对表重点任务,梳理任务清单,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召开会议、传达文件等方式作出部署,分年度推进实施。

(二)落实阶段(2023年8月—2025年4月)。形成民政部门牵头,科技、经信、商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配合,街道、乡镇有效落实,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三年行动工作机制,搭建平台,链接资源,推动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三)检查阶段(2025年5月—2025年6月)。各区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检查督导,对照《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工作方案》《武汉市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有关指标开展绩效评估,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四)总结阶段(2025年7月—2025年9月)。总结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三年行动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形成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三年行动工作推进情况、经验做法、成效启示等,于2025年9月底前报市民政局。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民政部门要将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三年行动作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心工作的切入点与落脚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要把三年行动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定期分析工作推进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研究推进相关政策措施,确保落地见效。

(二)强化要素保障。要强化资金保障,每年安排福彩公益金等支持行动开展。要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本区实际,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行动方案落地落细,确保三年行动的部署、落实、检查、总结4个阶段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督查到位。要建立行动联系人制度,及时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及信息简报动态,每年10月底前,将当年推进情况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选树一批优秀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负责人、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典型案例等先进典型,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民政局在武汉社会组织动态中设置专栏,宣传推广全市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成果。各区要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和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社会组织在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中的积极作用,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上报先进做法和经验、亮点,讲好社会组织建功英雄城助力先行区的武汉故事”。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