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智能问答繁体登录注册

纳凉点十二时辰:在这里,武汉居民过上了“神仙日子”

2025-07-16 10:03 湖北日报

7月15日,早上八点多,青山区红钢城街道的纳凉点就热闹起来。“买菜顺路就过来了!”李奶奶提着菜篮子,熟门熟路地走进清凉的社区空间。对她和许多街坊邻居来说,高温天到纳凉点“报到”,已是雷打不动的习惯。武昌区华锦社区凉气十足的活动室里,有人安静地看书读报,有人凑在一起低声聊着家长里短,志愿者端上切好的西瓜、冰镇酸梅汤,78岁的胡婆婆咬一口西瓜,满足地感叹:“这儿呆着就是舒坦。”这样的“神仙日子”,在全市1763个社区纳凉点里同步上演。

沌口街宁康园社区,居民们前往幸福食堂用餐。

临近十一点,社区里最聚人气的“幸福食堂”开始飘香。华锦社区副书记吴萍看着逐渐坐满的食堂,介绍道:“60岁以上打七折,三伏天不用开伙,解决大问题!”武汉经开区沌口街宁康园社区的幸福食堂午餐准备了蟠龙菜、红烧肉、青瓜、莴笋湘味鸡、红苋菜……相关负责人说,入夏以来推出了不少清热败火的菜品,大受欢迎。

69岁的王勉香老人在武汉经开区军山街蒲潭社区参加完上午的文艺活动,熟练地打包好一份丰盛的午餐,“每天都带回去,跟老伴一起吃”。华锦社区幸福食堂还能配送上门,大大方便了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里饭菜飘香,碗碟叮当,邻里围坐边吃边聊,俨然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厨房”。

饱餐一顿后,纳凉点转入轻松惬意的午后模式。李奶奶吃完午饭,便和几位好姐妹在凉爽的休息区安然午休,“眯一会儿,舒服”。

沌口街宁康园社区纳凉点的多功能室,李凤英和社区合唱团的伙伴们一起排练《梅花赋》。

随着日头升高,纳凉点的活力在更多空间绽放。沌口街宁康园社区的多功能室里,李凤英和合唱团的伙伴们精神抖擞,排练着《梅花赋》,歌声悠扬;隔壁健身室,乒乓球的清脆撞击声此起彼伏,充满活力。学生志愿者们也活跃起来,陪老人们聊天解闷,讲讲防诈骗的小知识,欢声笑语不断。

青山区新沟桥街道纳凉点,居民们正在看电影。

“以前躲家里吹空调,现在抢着来这儿活动!”刚在社区活动完的刘爹爹抹着汗,看着热闹的场景乐呵呵地说。下棋、看电影、喝免费绿豆汤、跳舞……居民们在各自喜欢的角落享受着丰富消遣。“我们就是把纳凉点当作居民白天的家来打造,绝不是走过场。”青山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

青山区纳凉点,工作人员给老人送上西瓜。

“社区纳凉点我们每天都要来。”宁康园社区李凤英的话,代表了众多居民的选择。当酷暑将人们从各自的小家中“推”出来,遍布全市的1763个社区纳凉点,以其完备的设施、丰富的活动、贴心的服务,稳稳地接住了大家。从一顿实惠的早餐,到充实的文娱活动,再到一顿省心的午餐和惬意的午休,这里真正成为了居民们愿意停留、乐于相聚的地方。

据了解,武汉市纳凉点免费开放始于2003年起实施的纳凉工程,夏季当最高气温达到35℃或最低气温达到28℃以上时,全市社区纳凉点将向居民开放,提供避暑服务。这一举措的实施,将部分家庭集中到一起纳凉,减轻全市电量负荷供应,同时也为老百姓节约了家用电量、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纳凉点的服务功能,优化纳凉环境,丰富活动内容,把“清凉关怀”精准送达每一位有需要的群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