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智能问答繁体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748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23 18:08 武汉市民政局
索 引 号 010886343/2019-30899 发布日期 2019-08-23
发布机构 武汉市民政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有 效 性 有效

  一、关于参与式社会动员


    2015年,市委、市政府为加强基层治理,出台了1+10系列文件。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武发〔2015〕12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武办发〔2015〕34号)等对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明确了实现的路径和方法。全市积极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重点发动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和社区骨干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党员干部进社区双认领长效机制,全市在职党员每年在居住社区认领“微心愿”4万个,认领“两长四员”等岗位6.6万个。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建立5862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129万人。全市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1176个,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协调解决群众问题。深化“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四民工作法。推广“五五方略”、“鹦鹉议事”等创新做法,推动居民参与常态化、规范化,居民参与共治的热情和效率明显提高。全市社区在小区养犬、停车、护绿、楼道整理等方面通过民主协商制定“微公约”2544个,居民自律意识得到增强。各区、街、社区把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与群众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作为共治议题、共治项目,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居民合作共建意识。江岸区后湖街同安社区通过“微公约”方式解决了商业街环境乱象问题。桥口区公路社区收集梳理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民主协商,由居民出资更换了多年失修的防盗门,调整了小区停车收费标准,制定了装修装饰管理办法。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开展社区规划工作,将社会治理创新与社区规划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政府部门、社区居民、规划精英等多群体共同缔造,编制社区规划的方法,助力社区发展的多方共治。2017年2月,市国土规划局以武昌区为先行试点,以武昌国土规划分局为平台,委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轻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4家设计单位组建成设计团队,开展了武昌区戈甲营社区、华锦社区、都府堤社区、张家湾社区等4个街道8个社区规划的试点工作。在社区规划过程中,强调以参与式规划理念为指导,以社区居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广泛参与为主要方式,重点围绕提升空间品质、彰显文化价值、推动创新集聚、营造空间活力四个领域开展研究,力求在过程中凝聚共识,形成反映居民共同意志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经营管理方案。以戈甲营社区为例,以社区居民为主力,培养居民“我的社区我做主”的意识,将社区规划过程中表现突出,热心为社区出力、掌握规划基本原理和要点的居民聘任为“社区规划师”,建立“社区规划师”长期机制,力促规划实施中的共建、共管。最后通过制定戈甲营社区建筑改造导则,形成社区业态准入机制,组建戈甲营社区理事会,来共同管理共同运营戈甲营社区,使戈甲营社区走上一条有迹可循、有法可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武昌区南湖街通过“政府+社会+居民”共同投入的方式对交付时间在15年以上的小区进行微更新、微改造,利用政府补贴撬动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对小区建设投入资金。邀请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团队,以参与式规划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开展“发现社区之美”、“寻找社区规划师”等活动,在过程中凝聚共识,形成反映居民共同意志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经营管理方案,以参与式社区规划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在3个社区举办50多次规划活动,培育社区规划师87名,形成了项目包40个。拟为社区新增运动设施近百套,优化场地上千平米,增加停车位上千个,增加绿化近千平米,打造优质景观30余处。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开展老旧社区规划工作,探索武汉市社区有机更新和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社区规划在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强化社区规划的普及和有序实施,让社区居民向美好生活更进一步。


  二、关于构建参与式社会平台


    健全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组织资源和力量。发挥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基层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开展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领导,推动驻社区单位自身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工作有机结合。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工作地或联系地社区认领服务岗位、认领“微心愿”,以自身的服务资源和专业特长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建立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约束和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5000余份,认领社区项目近万个,开展共建活动近万场。


  优化社区协商共治平台,促进社会力量与社区共治。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切实发挥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共建共治作用。健全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广泛吸纳社区各方代表进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共同研究社区重大事项。通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评议监督街道干部履职情况、驻社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建立健全社区协商议事制度,完善议题形成、协商议事、项目执行、评估评议、跟踪监督等程序,注重发挥社会各界人士作用,提高社区民主协商效率,推动解决社会治理难题。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全面实现“一肩挑”,推行兼职委员制度,吸纳444名业主委员会成员进入社区居委会担任兼职委员,参与社区共治。汉阳区鹦鹉街收集居民意见30条,并与华师专业团队合作制订“6条社区多元共治议事规则”,有效推动居民自管自治。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构筑社区信息化参与平台。在全市推广百步亭智慧社区示范社区建设,指导百步亭等社区开展“数字化多元共治”试点,搭建面向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市场服务企业等智慧社区云平台应用体系。支持江岸区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找书记”“找社区”“找物业”等App成为社区居民办事的好帮手。武昌区南湖街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了南湖智慧生活圈“1+7”智慧街区系统平台。本着“增强互动性、强化服务性”的开发原则,平台包括街道“南湖花园城”1个微信服务号和社区及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7个订阅号,形成集信息宣传、政务服务、互动参与为一体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街道还以惠民项目为切入点,通过与“点赞网”合作,把惠民项目放到网上征集民意,探索在居民自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贯彻“四民工作法”的一种新模式。


  三、关于启动参与式社会众筹


    构筑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办公场所、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依托街道(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服务站等设施,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设立社区基金会,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组织运作、活动设施、活动经费等方面支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补贴活动经费、资助奖励、开展公益创投等措施,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为老、助残、扶弱类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设立孵化培育资金,建设孵化基地。


  武昌区南湖街在参与式社会众筹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众筹思维指导灾后重建。风华天城灾后重建过程中,让小区业主参与共同决策、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居民的自治主体作用,以众筹的方式,筹资筹力筹智筹民心,采用政府出资、街道协调、职能部门出力、社区配合、物业公司维护管理、业委会和业主共同参与的模式组织实施灾后重建工程。众筹思维的运用切实提高了小区居民的主体意识、公共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也带动了小区志愿者队伍积极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中来。二是引进高校资源,筹智提升素质。与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合作,对社区工作者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与“深透社”合作对业委会成员进行专业培训;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实务、实训”基地,组建高校专家智库,打造大学生公益人才、高校志愿者合作交流平台,及时将高校智力人才资源与社区需求有效对接。三是建立南湖街社会创新中心。切实认识到南湖唯创新才有出路,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建立了湖北省第一家社会创新中心。中心秉承“一核多元、一主多圈”的核心理念,“一核多元”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党、政、企、社、媒、校多元联动;“一主多圈”是以社会企业为主体,人才培养生态圈、创新就业生态圈、资源互动生态圈、公共服务生态圈、互联网生态圈等多圈共治。中心核心作用是满足服务需求,输出服务产品,提供就业机会,解决社会问题。旨在通过培育社会企业,对接资源(资金)、孵化组织、培育人才、发展项目,打造社会企业创新平台,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发展和系统提升。


  下步,我们将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市普遍开展打造互动性社区的活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