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智能问答繁体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465号提案的答复

2020-09-28 09:00 武汉市民政局
索 引 号 010886343/2020-900312 发布日期 2020-09-28
发布机构 武汉市民政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武民函〔2020〕126号
主题分类 社会福利 有 效 性 有效

一、关于提出的实现家门口简易医疗的建议。武汉市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城市之一,坚持做实做细,优化配置签约服务人员和设施设备,设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站,有条件的单位为家庭医生设置了独立诊室,在全市20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了家庭医生移动服务包,便于上门为居民提供各种检测咨询服务。截止201912月,全市已经组建了1545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近90万人。

在社区医疗服务方面,我们依托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大力开展社区医养融合服务。发挥互联网+居家养老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的助医服务、远程照护功能,探索开展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日间养老医疗服务、开设老年康复床位等多种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有机联合,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独立共开设老年康复床位1573张,在97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内建立了医疗服务点,80%以上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巡诊、坐诊制度。在社区老年人服务网点内建立老年健康服务站,通过设置老年健康服务咨询台,实现家庭医生对辖区老年人的线上健康监护、健康咨询、远程问诊和预约挂号等服务。家庭医生团队整合签约为互联网+居家养老线上老年人接诊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预约上门、导诊和转诊等服务。

二、关于提出的实现一站式进餐服务的建议。2018,市政府印发了《武汉市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区嵌入式、中心辐射式、统分结合式三种居家养老新模式,通过建设区级信息服务平台,发展街道、社区线下服务实体,围绕三助一护(即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开展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127个老年人幸福食堂;整合签约线下服务商2212家,全市已有61个街道落地三助一护服务,累计服务600万余人次。按照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市、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成社区嵌入式或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约300个,实现半径1公里内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届时老人在社区里或通过区级平台和手机APP即可实现配餐送餐服务。

三、关于提出的以娱乐消除孤独感的建议。目前,我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绝大部分实现了社会化运营,社会组织运营缓解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实现了社区为老服务专业性和多样化。目前已引入侨亚集团、晚情枫、炎黄家政、汇春孵化器管理服务有效公司、中谷乐龄、龙锦社区养老服务有效公司等100多家社会企业和组织(公司)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下一步我市将出台《武汉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中将要求运营主体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服务内容分为三类,I类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精神文化、休闲娱乐、日间照料、购物、委托代办等。类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生活照料、助餐、医疗保健、心理精神支持、养老评估等服务。类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日间托护、短期托管、24小时床位护理等。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等级评估将进一步激发运营商活力,规范、丰富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同时我们还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支持社会组织开展为老服务项目,并将通过公益创投的办法,遴选出一批为老服务项目、为老社会组织进行重点支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四、关于提出的智慧助推养老的建议。我们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打牢的基础,实现的目的。以互联网+居家养老为轴心,不断延展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深度与广度,坚持三化同步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的武汉模式:

一是一体化布局,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重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坚持科学谋划、高位推动、沉底指导,推动思想观念转换,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改革推进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整体发展。市政府编制印发了《武汉市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打破我市原有的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界限及空间维度,使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变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全市打造成一个虚拟养老院

二是多样化发展,植入互联网服务元素,创新养老服务设施类型。明确搭建线上信息平台、建设线下服务网点、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构筑全市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提出了统分结合式、中心辐射式、社区嵌入式三种不同模式的设施类型。分阶段、分年度制订了全市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方案,并结合各区老人分布、街道和社区数量,分解下达了具体任务指标,同步研究制订了《武汉市互联网+居家养老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三是多元化供给,放大互联网连接特性,集聚为老服务各类资源。发挥信息平台调度作用,整合现有服务力量,将全市各类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社区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全部接入各区信息平台;发挥项目作用,吸引撬动服务力量,采取政府提供场地、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鼓励吸引综合能力强、服务质量优的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信息平台和线下网点的建设运营,并借此引入一批社会服务资源,如炎黄的家政服务资源、九州通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等;发挥扶持作用,培育发展服务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办法,强化资金扶助,重点扶持了一批社会组织承接平台服务。

针对老年人行动的实际困难,市大数据局还建立了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上线17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在全市市、区、街道、社区的等人口密集区部署自助终端,方便老年用户就近办、随时办。

五、关于提出的拓展养老服务项目的建议。完善民呼我应信息化平台,升级武汉微邻里移动端入口,为社区网格化治理提供方便快捷、简单易用的工具。一是在生活服务中创建养老服务地图,将老年人所需的各类服务网点在地图上标识,方便居民查找。二是接入社区律师、家庭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社会服务力量,提供各类咨询和服务。三是在文体服务中整合街道辖区的社会组织、文艺团体和老年活动场所,有针对的向完成实名的老年居民推送活动讯息、实时动态等。四是发挥居家场所优势,大力发展家庭养老院持续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的建设,充分借助现代科技产品,远程收集居家老人的状况和服务需求,依托线下服务实体开展上门照料服务,让部分轻、中度及自理老人在家中就可以解决养老需求,缓解养老机构入住压力。五是拓展社区养老外延,探索发展社区小微网点。实行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使其具备24小时短期照料功能,择优交由专业的社会力量运营管理,为辖区内短期无人照顾或术后康复老人提供一般不超过3个月的看护服务,让更多有需求的老人从中受益。进一步规范引导社区养老院利用小区居民单元房设立小微服务网点,集中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六是依托社会力量,拓展社区养老产业链条。转变养老服务发展思路,由小众大众转变,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合力,推动养老与金融保险、家庭服务、医药保健等相关行业交流合作。持续推动社区养老设施社会化运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社会化运营90%。通过政策引领鼓励吸引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

武汉市民政局

2020927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