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157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 010886343/2024-20791 | 发布日期 | 2024-08-01 |
---|---|---|---|
发布机构 | 武汉市民政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武民函〔2024〕67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有 效 性 | 有效 |
尊敬的蒙革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老龄化管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市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18.88万,老龄化率为23.05%,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您提出的关于老龄化管理的建议调查深入细致、问题分析到位、应对举措合理,对加快推动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很有启发,将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政策规划,为加快推进我市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协商研究,现就您的建议具体答复如下:
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城乡一体”的总体思路,以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抓手,以创新增动能,从供需两端发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我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先后承担了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面向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政策、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人工智能养老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集聚“十三五”以来所有国家级养老改革试点项目,初步建成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成养老服务设施3355处,其中养老机构269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086处,养老床位10万余张,养老设施总量、服务供给能力、服务功能水平持续增长。
一、强保障、重扶持,服务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我市先后制订出台了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养老服务补贴发放等20余份政策文件,从提升服务供给、增强服务功能、健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破除发展障碍,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推进提质、增效、扩面,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政策基础。202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规[2023]13号),涉及基本养老服务清单30项,通过一般公共预算、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等多种渠道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经费,到2025年,全市可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养老床位达到5.2万张以上,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实现街道、社区(村)全覆盖,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目前,我市已形成涵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居家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人服务保障、养老护理员补贴、高龄津贴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体系。
二、优布局、提档次,机构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养老机构,着重突出机构养老兜底线、解刚需的基础作用。近两年先后启动了7个区级养老中心、4个农村区域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103个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等项目建设,重点扶持了如“太保家园”、新濠康养中心等一批档次适宜、配套齐全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并通过等级评定的开展,促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目前,我市已有34家养老机构被省民政厅评为三至五级养老机构(五级5家、四级16家、三级13家),占全省三级以上养老机构总数的20.61%。
三、搭平台、联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逐步丰富
在15个区和市级布局建设“市区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整合签约5800余家线下服务商,依托平台对接居家老人服务需求,上门为老人提供照料、护理等服务,打造“家庭养老床位”,并通过对老人家庭环境的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居家养老更舒适。目前全市共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52张、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6101户。
四、建设施、增功能,社区养老服务覆盖加速拓面
持续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承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日常照料、文娱等养老服务。目前,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实现城市覆盖100%,农村覆盖89%,引入各类运营主体1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率达到92%,“15分钟养老服务圈”正在加速形成。
五、抓结合、促联合,医养融合形式不断深化
会同卫健部门启动实施了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已在1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建设集医、养、康、护一体化的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到2025年底将达到100家以上。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鼓励其在内部设置诊所、医务室、护理站医疗机构,对不具备内设医疗设施的养老机构,要求通过协议、签约等方式,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均有签约对口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31643张,占比65.3%。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按照国家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市现状,拟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发力,推进我市养老服务发展,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法规政策体系。抓紧推进《武汉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实施及宣贯工作,同步制订相关的配套文件,充分发挥《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在促进养老服务发展、规范服务秩序、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武汉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的实施落地,重点推进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补齐我市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在社区重点推进各类嵌入式服务网点和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清理,推进一批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服务中心,打造布局完善、功能互补、统筹衔接的养老服务骨干网。
三是培育养老服务领军力量。持续深化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成果,重点扶持3~5家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市谋划落地一批设施建设项目,开展规模化、连锁化运营,提供普惠性、基础性养老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武汉市民政局
2024年7月29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