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智能问答繁体登录注册

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Y20240035号建议的答复

2024-08-01 15:10 武汉市民政局
索 引 号 010886343/2024-20810 发布日期 2024-08-01
发布机构 武汉市民政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武民函〔2024〕80号
主题分类 其他 有 效 性 有效

袁晓燕代表:

您在市人大第十五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银发经济和机构养老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您提的7点建议非常好,非常感谢您们对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的关注与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点推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促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全市建成养老机构269家、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240个、养老床位10.6万张,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是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建立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机制,开展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清理整治,实现城市社区养老设施100%覆盖,农村90%覆盖,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评级考核、差异化补贴、连锁运营奖励等措施,引入200余家市场主体,社区养老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达到100%。通过改、扩建和增功能的方式,将以社区服务为主的老年人服务中心,提档为提供“三助一护”上门服务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将中心辐射式网点升级为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床位不少于100张的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在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增加日托、助餐等功能,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实现迭代升级。

二是深化医养康养融合形式。鼓励养办医,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类型分别给予5万元至3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全市现有医养结合机构70家,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5.3%。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28家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满足老年人就近诊疗需求。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将居家老年人优先纳入家庭医生重点签约人群,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中医保健服务。为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进行免费血压、末梢血糖测量,提供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和营养改善指导,对认知功能进行初筛,指导痴呆高风险和疑似痴呆人群到上级专业机构就诊。对辖区内提出申请的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上门进行健康评估。今年以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指导服务48.8万人次,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服务7.8万人次。

三是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以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为抓手,拓宽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探索设立家庭养老床位,即通过对老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利用智能化的终端设备,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远程监测老人身体状况、上门响应服务需求,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使老年人家中的床位成为具备“类机构”照护功能的床位,并通过养老服务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远程照护、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截止2023年底,已累计改造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8586户。今年,我们持续以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契机和突破口,培育壮大服务市场主体,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努力让更多老人拥有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四是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2018年,我市出台《武汉市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市场化运营的方式,采取“一个中心厨房+N个配餐点”的方式,在需求较集中、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建设幸福食堂,在周边社区建设若干个老年助餐服务点,签约引进有资质开展餐饮服务的养老服务组织或餐饮服务单位作为服务商,在满足周边老年人集中就餐需求的同时,通过各区养老综合信息平台接受需求订单,依托志愿者、外卖员、快递员等开展送餐服务,进一步扩大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应答半径。目前,已建设451多个老年助餐机构,有效解决了老年人“一餐热饭”的难题。

五是推进武汉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组织编制《武汉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并积极申报国家试点城市,今年拟在全市支持40个社区先行试点建设,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等一种或多种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利用资源集中优势,对散居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陪护、助餐、助浴、助急、助购、助行、康复保健等上门服务。

六是探索智慧养老新格局。为解决好大城养老难的问题,从2018年起,武汉持续推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养老应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探索智慧服务功能,已建成1套智慧养老平台系统,集聚居家、社区、机构3种养老业态互通共融,打造N个应用场景,初步形成1+3+N”的武汉智慧养老服务新格局,实现信息全收集、服务全覆盖、过程全监管的目标,通过平台响应提供服务千万人次。

三、下步工作

一是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进《武汉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42035)》的实施落地,通过“政府无偿提供场所、社会力量低偿运营”的方式,重点推进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和服务指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公办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二是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聚焦失能失智、高龄、孤寡、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刚性需求,完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办法,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结果通认的评估制度;落实国家《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出台我市老年助餐服务配套政策文件并推动贯彻实施;持续推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打造无障碍居家环境,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三是推行农村福利院体制改革。通过推进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解决我市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尤其是农村福利院设施配套落后、体制机制不活、床位空置率高等问题。在新城区探索推进建立以失能照护为主、具备医养结合功能的区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将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全部实行区级集中照护。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条件好的农村福利院存量资源,委托国企改建或扩建,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消防设施达标后,统一运营管理,也可通过公办民营方式投资改造后,面向社会老年人开放运营。

四是支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合法合理、老人满意、机构安全的前提下,养老机构可以先行先试,努力让老人“养老如在家”“养老不离家”。

武汉市民政局

2024730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