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智能问答繁体登录注册

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184号建议的答复

2025-09-15 17:33 武汉市民政局
索 引 号 010886343/2025-23391 发布日期 2025-09-15
发布机构 武汉市民政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有 效 性 有效

胡丽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武汉市大力推行社区互助式养老的建议已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您在建议案中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互助式养老的优势分析得很到位,提出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市委社会工作部、市财政局进行了沟通。现向您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提出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相关建议

截至2024年底,武汉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230万,整体属于中度老龄化社会。调研结果显示: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为更好满足老年人群体家门口养老的需求,近年来我们着力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夯实居家社区养老基础,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搭台、老人互助、多方参与的方式,积极探索邻里相守、互助养老模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立法。20256月,《武汉市养老服务条例》向社会发布,自8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迈入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条例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等各领域作出系统规范,明确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功能、硬件要求、发展模式,提出市、区人民政府要将养老服务资金重点用于社区养老服务”“支持老年人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老年人关爱互助活动,引导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并从土地规划、财税支持、人才队伍、养老金融等各方面强化保障,支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二是完善政策创制。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等纲领性文件,以美好生活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发展社区为老服务。编制《武汉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5-2035年)》,制定实施养老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养老设施纳入规划一张图管控,着力构建15钟养老服务圈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每年统筹安排各级养老服务相关资金,对新()建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服务网点、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等社区养老设施给予15万元至100万元建设补贴,对评定为A-5A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给予每年5万元至20万元运营补贴,对连锁运营3A以上等级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5个的运营主体,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不断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二、关于您提出的加强社区互助平台建设相关建议

为打造社区互助平台,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探访关爱系统。2023年,武汉市民政、市委平安办、精神文明办、教育、财政、房管、农业、卫健、残联、消防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方案》,针对因赡养人不在身边且居家生活困难需要关爱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通过探访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保障、安全隐患、养老需求等方面情况,及时协调资源,对接有关部门,保障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通过2年实践,目前已建立了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形成超3万名服务对象数据库及探访关爱档案,月探访率达到100%,今年上半年探访关爱服务达20万人次。

二是搭建安养链平台。2024年,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的模式,搭建了武汉银发生活安养链平台,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上线“政策找人”“养老机构”“居家服务”“适老改造”“健康医疗”等功能模块和“活力社区”“为老服务公益项目等特色板块,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其中,活力社区板块设置老年风采、特色活动、闲置转让等栏目,及时宣传发布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和公益活动,增强社区居民互动交流,积极营造爱老助老氛围。目前,平台累计上线服务商773家,注册人数超15万,访问量422万次。

三是保障养老设施供给。经过近年来持续规划建设,全市现已建成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3300个,其中,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近1500个,按要求设置有六室一场一厨,即:服务咨询室、日间休息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医务室、健身康复室、室外活动场和厨房,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纳凉娱乐、康复护理等服务,还链接辖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志愿服务,不断增强社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2025年,新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20处以上被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三、关于您提出的培育专业服务队伍相关建议

为引导社区互助式养老专业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引领。20255月,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推进新时代武汉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党建文〔20258号),明确提出要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壮大多元队伍力量,大力发展银龄志愿者等队伍,鼓励五老人员等群体,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要拓宽志愿服务内容,围绕一老一小一新、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慰问陪护、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康复医疗等志愿服务;围绕社区养老等重点领域,开展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展示交流、公益创投等活动,选育扶持一批群众急需、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在为老服务中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让老年群体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幸福。

二是建立机制。按照志愿为主、交换为辅、服务共享的思路,由民政部门牵头,公安、人社、卫健、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重点围绕服务管理体系、服务主体资源库、服务内容需求发布、服务存储兑换、服务评价激励监督等方面,建立较为完整的养老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支持鼓励有意愿且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为高龄、失能、独居、孤寡等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情感慰藉、出行陪伴、健康科普、法律援助、智能培训等志愿服务,并将服务时长以积分的形式予以记录,低龄老年人有需要时可兑换限量优质服务或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

三是壮大队伍。发挥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以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的五社联动机制优势,有效整合周边资源,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引导鼓励具备专业技能的养老服务青年人才加入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组织志愿者进行养老服务政策、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养老志愿服务流程与技巧、应急处理等知识培训。支持培育社区老年互助组织,坚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鼓励 小老人老老人,推动银发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

四、关于您提出的强化宣传引导相关建议

在推广互助养老理念、强化宣传引导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办好主题活动。把握学雷锋月、敬老月、传统节日、社区公益节、专项行动等关键节点,发动街道社区结合公益助老活动组织开展社区居民签约结对,通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品牌、模范组织及个人,让互助养老、公益助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例如,2024年,我市各部门集中开展全国智慧助老公益行动”“老年智慧出行志愿服务行动”“万名老人免费学习智慧养老知识专项行动等智慧助老主题活动,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培训吸收了大批互助式养老志愿者,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持续发光发热。

二是建好宣传阵地。综合利用安养链活力社区”“为老服务公益项目专栏、社区宣传栏、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社区微信群等自有阵地,用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推送互助养老案例和助老公益活动。同时,通过社区好人评选、公益积分兑换等形式积极兑现激励政策,不断吸纳新鲜血液,让居民在参与中理解互助养老价值,强化情感联结,共同营造敬老助老氛围。

三是抓好品牌示范。鼓励社区因地制宜开展互助养老探索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江汉里社区一呼百应公益团,成员80%60岁以上低龄老人,依托老街坊情感纽带,提供送餐、买药、陪诊等即时抢单服务,服务积分兑换周边商户优惠券,形成可持续互助闭环。武昌区首义路街蓝马甲千岁服务队,由老年学员组成,接受青年志愿者培训后,向同龄人传授反诈知识及手机操作技巧,形成学习传授链条。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参与和模式创新不仅解决了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更重建了社区邻里关系,让老年人在互助中找到了归属感、价值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武汉市养老服务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互助养老的实践推广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以实现可持续的养老服务良性循环。感谢您对武汉养老服务事业的理解与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武汉市民政局

                                2025717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