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智能问答繁体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384号提案的答复

2025-09-15 18:07 武汉市民政局
索 引 号 010886343/2025-23405 发布日期 2025-09-15
发布机构 武汉市民政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有 效 性 有效

夏忠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社区功能服务居家养老托幼群体需求的建议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您在建议中对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短板分析得很到位,提出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现结合我局职能职责,就发挥社区功能服务居家养老群体需求向您答复如下:

一、关于您提出的摸底建档,针对需求开展服务的相关建议

为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探访关爱。2023年,武汉市民政、市委平安办、精神文明办、教育、财政、房管、农业、卫健、残联、消防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方案》,依托市、区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立老年人探访关爱管理系统,对因赡养人不在身边且居家生活困难需要关爱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由居(村)民委员会、为老服务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老年协会、物业、志愿者等群体通过探访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保障、安全隐患、养老需求等方面情况,及时协调资源,对接有关部门,保障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通过2年实践,目前已建立了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形成超3万名服务对象数据库及探访关爱档案,月探访率达100%,今年上半年探访关爱服务达20万人次。

二是设置养老顾问。2021年起,我们在全市开展养老顾问试点,各区通过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依托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员等资源设置养老顾问点,为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养老政策咨询、服务建议清单、办事指南、服务推介等便民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供需信息对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分配,增强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目前,全市养老顾问服务已实现全覆盖。

三是优化服务项目。建设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贯通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将政府购买居家服务项目从三助一护(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拓展到助浴、助行、代购代办等37项,满足老年人群体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近年来,全市累计提供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1100万人次。2025年,聚焦高龄、独居老年人家庭重点关注、迫切解决的居家安全问题,我们依托探访关爱系统,为全市独居老人、百岁老人免费配置智能监测终端,提供紧急呼援、活动感知、安全监测、健康管理等居家守护服务,让居家养老更安全、更安心。

二、关于您提出的义工团走入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群体相关建议

义工团志愿者队伍是助力基层治理、服务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动志愿力量参与为老服务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引领。20255月,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推进新时代武汉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党建文〔20258号),明确提出围绕一老一小一新、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慰问陪护、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康复医疗等志愿服务;围绕社区养老等重点领域,开展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展示交流、公益创投等活动,选育扶持一批群众急需、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在为老服务中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让全市230万老年群体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的幸福。

二是建立机制。按照志愿为主、交换为辅、服务共享的思路,由民政部门牵头,公安、人社、卫健、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重点围绕服务管理体系、服务主体资源库、服务内容需求发布、服务存储兑换、服务评价激励监督等方面,建立较为完整的养老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支持鼓励有意愿且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为高龄、失能、独居、孤寡等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情感慰藉、出行陪伴、健康科普、法律援助、智能培训等志愿服务,并将服务时长以积分的形式予以记录,低龄老年人有需要时可兑换限量优质服务或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基本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安全有序、合法公益的养老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三是壮大队伍。支持培育社区老年互助组织,坚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推动银发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通过开展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训、失能失智老人家属养老护理知识培训、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鼓励具备专业技能的养老服务青年人才加入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推动形成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三、关于您提出的定期开展活动相关建议

根据老年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包括生活照料与健康服务、精神关怀与文化陪伴、数字产品应用指导、防非反诈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整合服务资源。调动辖区慈善组织、老年大学以及医疗、通信、金融、消防等企事业单位,构建社区+物业+养老机构联动网,发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常态化组织开展公益助老活动,打造养老赶集日”“家门口老年大学等特色助老品牌。

二是丰富活动主题。聚焦老年人普遍需求,组织开展健康评估、防范电信诈骗及金融风险宣传教育、智慧助老公益行动、智慧出行志愿服务等各类主题活动,切实帮助老年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跨越数字鸿沟,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创新兴趣+公益模式,发动社区居民开展文化艺术送温暖、手工志愿义卖帮困等活动,尤其针对高龄、独居、残疾老人,组建微光服务队”“老年帮帮团等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伍,与社区两委、网格员等一同开展敲门行动,收集老人需求心愿,提供助洁助浴、精神慰藉、上门义诊、安全隐患排查等关心和帮助。

三是加强活动宣传。把握学雷锋月、敬老月以及传统节日等关键节点,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社区宣传阵地等,大力宣传助老公益品牌、爱心组织及个人,提升助老公益活动知晓率、参与率。2024年,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运营”的模式,搭建了武汉银发生活安养链平台,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设置“政策找人”“养老机构”“居家服务”“适老改造”“健康医疗”等功能模块和活力社区等特色板块,专门开辟了为老服务公益项目专栏,及时发布各街道社区正在开展的助老公益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爱老助老氛围。

四、关于您提出的改善社区硬件环境相关建议

围绕保障社区养老设施供给、改善硬件环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增加社区养老设施供给。编制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5-2035年),实施养老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贯通的养老设施体系。每年统筹安排各级养老服务相关资金,对新建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服务网点、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等社区养老设施给予15万元至100万元建设补贴。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3000多个,初步形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新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120处以上被纳入2025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二是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建要求。市资建局在项目规划条件、供地及规划方案审批中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明确新建住宅小区项目应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武政规〔20216号)执行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并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做好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与开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20251-5月,全市核发工程规划许可的66个新建居住项目配套养老用房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

三是推进既有小区居家适老化改造。2024年,市住更局会同相关部门印发《既有小区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方案》,从地面防滑、高差处理、更换蹲便器、配置老年辅具等方面明确15项改造内容,对业主实施至少6项改造内容且超过3000元,予以3000元财政补贴。同时,编制《武汉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问答》,指导打造实景适老化改造样板间,组织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宣传动员和政策宣讲,在试点小区登记改造意向业主1余户,并实施改造,有效改善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与此同时,着力推进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组织对有条件增设电梯的小区楼栋进行摸排,制订《武汉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指南》《加装电梯工作手册》等配套措施,2024年,全市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10台。

四是发展社区助餐服务。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我们持续探索一个中心厨房+N个配餐点助餐模式,完善幸福食堂、助餐点(老年餐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助餐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印发实施《加快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助餐设施建设目标、探索助餐服务模式以及加强安全监管等措施激发运营主体活力,助力老年助餐持续性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有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800家,2025年将再新增65,中心城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基本全覆盖。

20256月,《武汉市养老服务条例》向社会发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立探访关爱服务制度、支持开展老年人关爱互助活动等内容写入地方法规。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做实做优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推动社区更好服务居家养老群体。感谢您对武汉养老服务事业的理解与支持,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武汉市民政局

                                2025717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