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数据开放平台智能问答繁体登录注册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708号提案的答复

2024-09-25 17:03 武汉市民政局
索 引 号 010886343/2024-22289 发布日期 2024-09-25
发布机构 武汉市民政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武民函〔2024〕82号
主题分类 其他 有 效 性 有效

毛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养老工作的关心和重视。2023年底,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18.8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6.6%,已整体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正如您所提出,作为超大城市,我市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老年人家庭越来越多,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老年人服务中心是越来越迫切。您的建议,我们深受启发,有些工作我们已经开展,有些正在持续推进,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支持普惠性老年服务发展重大政策的有关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后组织编制《武汉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4-2035)》《武汉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专项规划,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规〔2021〕6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规〔2023〕13号)等纲领性文件,发布了30项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项目,重点推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服务发展,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设施总量、服务供给能力、服务功能水平持续增长。

二、关于加大多元投入,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的有关建议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推动国有企业参与养老服务。我局会同财政、国资等市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积极推进组建武汉康养集团,其功能定位为保障类企业,通过整合涉老资源,发展普惠优质的养老服务。二是推进特困供养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通过“提档一批、升级一批、优化一批、整合一批”等方式,科学推动特困供养机构转型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提高照护服务能力,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普惠养老服务。三是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出台《武汉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武汉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支持政策》,在土地规划、报批建设、财税补贴、医养融合、消防安全等方面给予37项支持政策,积极推进试点项目实施,获中央补助资金4000余万元。

三、关于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组建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的有关建议

我市自2021年起,就大力发展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的通知》,采取“政府无偿提供建设场所、运营商低偿运营”的思路,在街道建设集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型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24小时托养、上门照护、康复指导等服务。截至2023年底,我市建成街道级综合性养老设施115个。

四、关于加强老年人服务队伍建设与培训的有关建议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动员组织各类城乡劳动者参加家政、养老护理等专业培训,依托人社部门的门户网站、微信小程序、社区网格群等平台,向社会广泛宣传就业培训政策,及时公布具备家政、养老护理培训资质的机构目录及开办计划,方便劳动者报名参训。二是实施养老护理员能力提升行动。积极支持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设养老护理员专业,会同人社部门,采取集中轮训、岗位练兵、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养老从业人员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基本照护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每年培训养老服务人员达1万人次。三是提高养老护理员职业荣誉感。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补贴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加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养老护理员保障激励机制,落实养老护理员入职持证500至5000元一次性奖励和100—600元/月的岗位补贴,定期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提高养老护理员职业荣誉感,吸引稳定养老服务队伍。

五、关于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支持力度,实施差异化补贴的有关建议

近年来,我们积极鼓励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参与养老服务,用足用好规划、土地、住房、融资等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投入,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根据产权属性分别给予5000元/张、8000元/张的建设补贴,并按照养老机构等级及老年人能力状况给予每床每月100元至450元的运营补贴。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类型给予最高15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建设补贴,并按照设施等级给予每个每年5万元至20万元的运营补贴。对连锁运营3A及以上等级养老服务设施达到5个(含)以上的运营主体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通过财政补贴,降低企业成本,引进中国康养、华润、招商观颐等国有企业在我市投资康养项目,开展机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

六、关于完善升级改造老年人服务信息云平台的有关建议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建设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市区两级先后建成16个养老服务综合平台、1个养老服务APP、五大应用体系、十大数据库、16个子系统,并通过156个街道、319个智慧网点将养老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贯通的服务系统二是打造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通过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系统和传感设备、电子地图、可视呼叫等技术手段,构建“1+3+N”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把专业机构、社区周边的照护服务延伸到老年人“身边”和“床边”。通过平台大数据功能,实现高龄津贴发放精准发放;通过智能手环、智能药箱、智能床垫、居家安全监控等智慧养老产品,拓展多样场景应用。三是探索搭建养老服务供应链。围绕老年人医、食、住、行、购等各方面的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老年人可以更便捷地找服务、找机构、找产品,市场主体可以更加高效地送服务、送产品。

下一步,我们将对照您所提出的建议,持续推进街道级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拓展其服务功能,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希望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武汉市民政局

202496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